桂林老板路

 古东景区老板路是一段非常有趣味的,传播桂林方言文化的一条下山路。景区用心的设计,将桂林话刻在下山的石板路上,这样游客在关注脚下安全的同时,也能了解到趣味的桂林方言,并学习到有特色的桂林方言。

 桂林话是桂林的地方话,源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南方官方语言,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演变成了桂林话。桂林话在语音、语调、声腔以及说话习惯等方面,同北方方言有某些差异,但语根相同,语义相近,能为全国许多省份的人听懂。在封建科举时代,桂林话被定为“南方官话”。

 而导致桂林方言与广西其他地区方言的差距巨大的原因,还得从历史上桂林地区的居民情况说起。历史上桂林外来移民不断,这对桂林的方言影响很大。特别是清末至抗战时,由于战乱频繁,大量湖南、广东的移民进入,使得现在的桂林人中湖南和广东人的后代分别占到1/3以上。所以桂林方言中带有大量的湖南和广东味。比如:把“ke na kai”(去哪里)的“去”读成“ke(克)”,这像湖南话,而把“咸”字读“han”,这像广东话。此外,由于解放前桂林一直是广西的省城(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),所以很多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进入广西定居在桂林附近。加上历史上桂林的驻军、大小官员及其家属和仆从也不少,从而导致桂林地区(包括很近的柳州)原住民比例较小,这些移民对桂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。从而形成了桂南桂北的方言差别较大的现状。

趣味桂林话展示:

豆子鬼=小把爷=小孩子   半桶水=做事不牢靠,对事物一知半解   打赖死=抵赖   夜屎=管闲事

烧夹子=蟑螂    估堆=粗略估算    哈棒棒=哈子=大傻瓜    叉舞=拍拖

打郎当=没穿衣服    给你一骨雷=敲你脑瓜子    吃嘎嘎=吃肥肉    狗肉=好朋友

谈板路=讲板路=聊天   甩古=吹牛皮    嘘拐=泛指追女孩子    蒙查查=一头雾水

古东景区老板路展示:括号外为桂林话,括号内为对应的普通话意思